熊童子%26;龍貓!超療癒組合!!!

熊童子

生物學分類:景天科銀波錦屬

學名:Cotyledon Tomentosa

原產地:南非那米比亞海拔2000公尺以上山區

一般來說,熊童子給人感覺不是很好種植,嗯…也沒錯啦!

畢竟和其他多肉比起來,他是需要比較多愛心!

但是!絕對不是給他多加水!!!一樣不要太常澆水啊!!!

從原產地來看,納米比亞是屬於溫帶沙漠氣候。降雨量少,年均溫大約是10~35度左右,所以熊童子的適合的溫度大約就在這個範圍中。

台灣雖然被評為四季如春,但是夏冬兩季還是差異很大,

冬天雖然會低於20度,但是極少會低於10度,偶爾超強寒流才會低於10度,

當低於10度時,熊童子就會進行休眠,所以冬天熊童子通常都還是在生長的。

而台灣夏季不時會有30度以上高溫,甚至高於35度,

熊童子在高於30度時就會開始休眠,因此在台灣夏季熊童子幾乎都是休眠的!

休眠時如果照顧不當,例如水加太多,或著環境太過悶熱,

熊童子就很容易和你說再見,所以熊童子能不能撐過夏天可說是相當關鍵!

 

接下來剛剛提到水,台灣是海島,空氣相當潮濕

對於生長在沙漠氣候的熊童子來說,算是相反的環境,

台灣夏季過於悶熱,如果在白天時澆水,水份來不及蒸發,

就很容易在根部土壤中產生悶熱的環境,所以最好的澆水時間是傍晚六點後,

而冬季就可以在清晨時澆水,這樣熊童子喝飽了就可以光合作用,

對於植株來說有利於生長,也可以長的比較強健!

不過店小二認為大家應該沒有這麼勤勞,早起澆水,所以還是傍晚澆水吧!哈!

再來另外一種水-”雨水”,台灣有梅雨季,有午後雷陣雨,北部幾個縣市時常下雨,

對於熊童子(其實大多數的多肉也都適用)淋雨水並不好,首先葉肉直接接觸水分,

有可能會造成爛葉,有時雨大也會把熊童子的肥葉擊落,

再來水量容易過多,直接把根泡爛,就真的只能唱SAY GOODBYE了…

所以下雨的時候最好把熊童子帶進來室內照顧吧!

 

剛剛提到了水和悶熱,當然要講一下介質啦!在前幾篇店小二有介紹了介質的特性,

http://freshview168.pixnet.net/blog/post/42713955-%E7%A8%AE%E5%A4%9A%E8%82%89%E5%B8%B8%E8%81%BD%E5%88%B0%E7%9A%84%22%E4%BB%8B%E8%B3%AA%22%E6%98%AF%E4%BB%80%E9%BA%BC%3f%E6%96%87%E9%9D%92%E5%BA%97%E5%B0%8F%E4%BA%8C%E5%91%8A%E8%A8%B4

新野家的介質是我們自己調配的,當然也是以排水通風為主,

讓多肉的根不會因為水分悶在介質裡,而把根悶爛嚕!

發泡煉石,珍珠石等大顆粒的介質有助通風排水,如果居住環境真的太濕熱,

也可以加入一些溪砂,沙子很排水但不保水,所以要用的話自己要抓一下比例喔!

 

最後總結來說一下,熊童子喜歡陽光,平常可以讓他多曬曬太陽,

冬天是他的生長季大概3~4天可以澆一次水,時間可以在清晨或傍晚,

時常下雨時要移進室內,澆水的頻率也可以再拉長一點,

夏天是他的休眠的時間,這個時候澆水只能在傍晚,預防悶熱,

澆水頻率一~兩週在澆一次就好,才不會把根泡爛,維持他的生存機能就好,

台灣夏天太熱曬太陽時放窗邊斜曬就可以,避免直曬太陽喔!

種植熊童子的介質要特別注意排水通風的效果,才不會悶壞他喔!

店小二下次再來介紹其他多肉給大家認識吧!

arrow
arrow

    小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